積累人脈
1981年,改革開放的風潮正如火如荼,劉建華開始走上工作崗位,當過三年的警察,在工廠學過工……1998年國企改制后,進入一家股份制公司從工程師、副總經理一步步走到大股東參與公司的管理經營。“生產、技術、採購、營銷,我全都做過。”
“那個時候工作真的很忙,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出差,國內除了西藏全都跑過;國外也經常去。”然而重組后的股份制公司並不是原先國企的優質核心資產,200多名員工,13個股東,作為副總經理和工程師,劉當時的工資只有2000多塊,年收入不到兩萬。
這幾年的經歷不僅培養了一個行業通和經營全能,也為他日後的自立門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。1999年和美國客戶的談判讓他對貿易專業化和虛擬生產有了新的認識,受益匪淺,從那時開始,劉建華就逐漸認識到,市場需要既了解國際需求又了解本土技術生產的專業貿易服務;這個專業領域有更大的價值可以挖掘。這也為他創辦今天這個從事虛擬生產的外貿公司埋下伏筆。
伯樂點金
2003年,劉建華遇到了他創業路上的伯樂。這一年,他不僅邁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,也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——100萬的註冊資本。“我們那時認識才三五個月,是普普通通的朋友”,朋友是做房地產的,現在已經全家移民國外了。
“是您主動去找他借錢的嗎?”
“不是。那個時候,他時常會來我工作的地方,通過談話,慢慢熟識起來;在了解我工作的情況以後,他認為我的付出和回報實在有天壤之別;就一直鼓勵我自己出來干自己的事業,還主動借給我100萬作為註冊資本,也不要求任何利息。”
2003年,有了伯樂的支持和鼎力相助,劉建華開始邊工作邊籌備自己的公司。